小组成员:汪沁霏 高国妍 陈乐 王梓馨 卢安宜 赖孟铷 张雨欣钱一苇 朱颖娜 厉娜 吴洋洋 戴成冰 傅小玲
一、活动简介
(一)活动地点:白沙洲街涂家沟社区
(二)活动时间: 1.前期调研和走访活动:5月12日——5月13日
2.正式活动:5月14日 早上9:30——11:00
(三)活动步骤
1.根据课程要求确定目标社区,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2.对目标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确定符合条件的社区,选定最终活动地点。
3.进行活动筹备和策划。
4.活动开始前,进行实地走访和宣传、教社区老人使用相机。
5.举行音乐会为活动收尾。
6.撰写活动报告、剪辑活动视频。
二、社区简介
(一)涂家沟社区
涂家沟社区位于武汉市南大门白沙洲大道旁,东至京广线,南至三角塘市场,北至巡司河,是一个敞开的混合型老旧社区,占地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632户,4048人,65岁以上老年人占30%以上。社区存在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居民诉求多、管理难度大等现状。
根据当地老年人的社区介绍,该社区曾为武船的宿舍区,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是一个标准的“老厂矿社区”。
武船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和以造船为主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始建于1934年6月6日,当时名为“武昌机厂”。1937年改为“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抗战期间内迁四川改为“湖北省万县机械厂”。1947年在文昌门设立武昌分厂,解放后成立“江汉船舶机械公司”。1953年改为“武昌造船厂”。“一五”期间被国家列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2月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制驶入市场,简称“武船”,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武船在发展,而曾经为其奋斗一生的武船人已经老去,曾经武船人的温暖港湾也已成为老旧社区,即将面临拆迁。
(二)钢花村街111社区
钢花村街111社区建于1991年,东邻工业二路,西傍工业一路,南靠恩施街,北连黄州街,是武钢职工集中居住的单位型社区,面积0.088平方千米。现有85个门栋,2025户,6106人,其中直管党员521人,在职党员192人,60岁以上老年人1435人,社区志愿者1170人,网格党支部8个,文体团队联合党支部1个,志愿服务队伍12支,由长江现代物业承担物业管理。
通过组员实地走访调研获悉,111社区与景胜社区于2012年10月合并为111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拨款兴建面积630㎡一站式社区服务站,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有61个门栋,804户,2500人。辖区单位有钢城十九小、武钢少年活动中心、国家电网大洲变电站,为居民提供党群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就业社保、人口计生 综合治理等多方面服务。
尽管是老厂矿社区,但钢花村街111社区较为重视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近几年已经开放了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老年娱乐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结合社区居民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着力创新活动方式,整合社区资源优势,积极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
(三)社区抉择
在筹备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原计划在两个社区做两次文化活动,但意识到两个社区的群体文化需求、可提供的设施、场地、时间、宣传、以及之前举办文化活动的经验各不相同,且考虑到组员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兼顾两个社区的活动,最终,我们选择涂家沟社区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点。我们认为涂家沟社区老年人口的占比更大、文化需求更为迫切,更符合活动要求。
三、涂家沟社区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情况与文化需求调研
(一)老年人文化需求基本情况
通过与社区老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较大。老人们的日常文化活动主要为看电视、看戏曲、聊天等。但是,年龄大的老人看电视的频率不高,他们更愿意与同伴聊天。而较为年轻的老人会通过短视频了解文化知识。
可见,由于年龄与身体条件的限制,老年人获取文化的渠道较少,以社交聊天为主。
(二)社区文化活动举办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社区活动一般由社区、老年办和俱乐部举办,疫情前举办的频率为一年两到三次,疫情后则很少举办文化活动。
从参与情况来看,有的老人表示自己腿脚不便,不一定会参加。同时,社区一般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告知活动的举办消息,但这种通知方式具有主观性,并不是所有居民都会收到活动消息。老人猜测社区通常会选择关系密切、腿脚方便的居民参加活动。因此,以往活动的参与人数较少,在十到二十人左右。
因为身体状况、社交关系等原因,老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较低。为了使更多的老人可以参与文化活动,我们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和活动形式,增加老年人的活动参与度。
(三)活动需求和效果
在调研中,小组成员询问了爷爷奶奶对活动的需求以及希望呈现的活动效果,大多数老人表示,他们是否参与活动取决于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另外,我们还询问了老人们希望的活动形式,他们表示希望活动可以通过手工、欣赏音乐等形式进行。关于音乐的形式,老人们希望能以七、八十年代的歌曲为主。
由此可见,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应该更注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应当力求使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贴合老人们的需求。
(四)空巢化现象
该社区历史悠久,居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年龄大多在八十到九十之间,空巢化现象严重。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迅速掌握新技术的老年人逐渐被边缘化,他们日常的娱乐生活单一,大多以闲聊唠嗑为主。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老年人迫切地需要文化活动。
四、活动记录
在充分了解社区相关文化活动的类型、覆盖受众群体的数量和活动反响后,本小组成员针对社区特色、兼顾组员特长,联合当地居委会筹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现将活动过程记录如下:
4月18日收集各可供选址的老厂矿社区资料,初步了解后选定目标社区,取得社区居委联系方式。
4月19日线上联系社区书记,组员了解社区情况,协商洽谈时间。针对目标社区进行细化资料收集,并组内初步协商撰写我方提供的策划方案。
4月20日线下走访社区,实地考察社区文化建设情况,与社区书记修订大体方案,组内成员草拟经费预算。
五、具体活动过程
在周天的音乐会开始之前,我们的小组成员分批进行了三次拍照走访活动,分别在周五下午、周六上午和周六下午。
快门的咔嚓声伴着大家的谈笑声,打破了初夏的闷热。有的老人对我们手上的相机很感兴趣,问道:“这相机多少钱啊?怎么用啊?”老人们说这些话时很认真,带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这时候,我们就会将调好参数的相机递给老人,教他们如何看取景器,并将他们的手指放在快门键上,鼓励他们尝试拍摄。老人们看到自己拍摄的作品后,都惊叹于现代的摄影技术的魅力。很多爷爷奶奶兴奋地说“这个照片蛮清楚的!”在了解相机的基本用法之后,很多老人便尝试给身边的朋友拍照;还有一些老人则拿着相机四处闲逛,试图拍下不同的风景。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并非所有的老人都愿意尝试拍摄,有的爷爷奶奶以害怕把相机弄坏为由,谢绝了我们的邀请。对于这些爷爷奶奶,我们并没有勉强他们尝试拍照,经他们同意后,我们的小组成员给他们拍摄了人像照,并在活动开始前,把这些照片打印出来,一共四十多张,贴在我们制作的易拉宝后面。在活动快开始时,老人们陆续来到活动现场,当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在老人们欣赏自己的照片时,我们的音乐会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节目,那便是“丰富多彩”。我们的节目包含歌曲演唱、舞蹈表演、情景剧、诗朗诵和快板表演。其中,歌曲、情景剧和快板表演由我们学生自主排练和演出,舞蹈和诗朗诵节目由社区舞蹈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呈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开场曲大合唱《我的祖国》,高昂澎湃,悦耳动听。歌曲演唱过半时,我们拿起写满祝福的明信片,走到场下,给每一位到场的老人送出我们的心意。伴着美妙的音符缓缓飘扬,老人们细细地看着明信片上的文字和图案,带着喜悦的笑容互相交流着。同时,我们也走到视力不好的老人身边,为他们读出明信片上祝福。歌以颂情,文以传意,我们希望通过此番别出心裁的设计为我们的节目增添一份活力。
不同于前一首的热情高昂,歌曲《南屏晚钟》在最后一次讨论中才被列入我们的歌单。此前,我们组的同学在调研时得知,社区里的老人都十分喜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因此,为了能让他们回想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在音乐中寻得共鸣,我们决定将《南屏晚钟》这首老歌加入我们的演唱歌单。正式演出时,歌曲婉转动听的曲调带领现场的听众回到过去的时代。
一把吉他,两支话筒,歌曲《斑马,斑马》在同学们的自弹自唱中娓娓道来,民谣的韵律和着暖暖的阳光,让人感受到歌曲的温度。我们希望通过对民谣的演绎,让老人们感受到不同音乐各具特色的表达,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歌曲《荷塘月色》和《青花瓷》则是当代流行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曲目,其知名度高、传唱度广。老人们听到这两首歌曲时,也深深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
除了歌曲演唱环节,我们小组的同学还向老人们表演了一段喜气洋洋的快板,名叫《祝福》。“竹板那么一打呀,我们来到了涂家沟”随着竹板清脆一响,现场的氛围立即被带动起来,老人们兴致勃勃地拍着手,打着节拍。在表演的最后,全体的小组成员齐声喊到“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这样的结尾更是令老人们感到惊喜,每个人都不禁露出了笑容。看着老人们的笑颜,我们的内心也充满喜悦。
为了展示武船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品格,彰显社区文化和社区治理的风采,我们还准备了名为《烛光》和《智志同防,守护居民“头”等大事》的原创情景剧。同学们生动活泼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社区居民,收获了阵阵掌声。
在中场互动环节,我们设置了与“防震减灾”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有奖问答活动,并且准备了许多小礼品,鼓励居民们积极踊跃参与答题。有奖问答的环节结束后,我们热忱地邀请居民们上台即兴表演。当音乐声响起,一位身着表演服装的奶奶走上舞台,大方地向我们展示她的才艺。早在前期走访时,我们就与这个奶奶有过接触。当时,我们的小组成员在社区的街巷里偶遇了这位热爱舞蹈的奶奶,那时她正拿着自己的小收音机,伴着歌曲《骏马奔驰跑边疆》自在起舞。当我们询问她是否愿意参与表演时,她爽快地同意了。于是我们便在表演的节目单中加入了奶奶的舞蹈,奶奶的参与也为我们的演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区的工作人员们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社区舞蹈队带来了舞蹈节目《问月》,团扇轻舞,裙摆微扬,舞者们优雅的舞姿仿佛步步生莲。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者带来了诗朗诵《廉洁在我心》,流露出工作人员真挚朴实的情感。
不论是音乐、舞蹈,还是快板、情景剧,各式的演出都只为传递同样的价值理念——我们真诚地希望文艺之花能盛开在涂家沟社区的土地上,给老人们留下愉快的文化体验。
六、活动总结与感想
(一)本次活动反响
5月14日上午,在社区居委会的配合下,我们小组在白沙洲街道涂家沟社区的 “送文化进社区”活动顺利结束。活动开始前,小组成员就分组前往涂家沟,在当地走访并且对活动进行宣传。小组成员在走访的同时教老人们用相机拍照,并把照片打印出来,等待他们领取。活动当天,清晨8点就有许多老人早早来到居委会院子里等待节目,整场活动观众约有五十余人。
合唱、快板、小品……我们准备的节目接连上演,随着温度的升高,居民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掌声、欢笑声不断。社区歌舞团的阿姨们穿着仙气飘飘的裙子,一曲优美的《问月》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有“大桥一枝花”之称的奶奶穿着五彩斑斓的服装,拿着音响边走边跳,她身上的活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本次“送文化进社区”活动不仅仅是我们对社区单方面的文化输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沉浸在涂家沟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
(二)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
本次“送文化进社区”活动结束后,我们总结了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1、充分的前期调研使我们切实了解到居民真实的文化诉求。
经调研发现,涂家沟社区的老人更怀念七、八十年代的音乐文化,于是我们特地挑选了《我的祖国》、《南屏晚钟》等经典作品。
同时,考虑到武船社区的特殊性质,我们还准备了《烛光》、《智志同防,守护居民“头”等大事》这两部展现社区生活的情景剧表演。
2、充分的前期宣传使我们的活动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在前期的调研和走访活动中,我们一直向居民宣传本次活动。我们的宣传活动次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小组成员在现场点对点的发放宣传单;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微信群内发布活动通知。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宣传效果良好。
3、社区的居民并非活动的旁观者,而是活动的切身参与者。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人们对亲自动手的活动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设置了“教老人拍照”的活动环节。在接受组员们简单的教学之后,老人们亲自尝试拍照,体会拍照的乐趣。
在节目安排上,我们鼓励社区老人以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表演者和观众积极互动,呈现出完美的活动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设置的有奖问答环节也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现场的老老少少都参与到其中。
当然,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首先,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话筒没有声音的尴尬情况,导致节目效果不够完美。
其次,对现场的人数没有提前预估,随着活动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居民来到活动现场,导致凳椅紧缺的情况出现。
2、没有进行实地彩排,导致演出过程略显仓促。
在活动之前小组成员已经进行了多次排练,但私下的排练和实地演出仍存在一定的差别,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不能灵活应对,整个演出过程略显仓促。
3、前期未对活动形式进行充分构想,导致筹备过程一波三折。
最初我们希望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戏曲的形式吸引社区老人参加,并希望找到大学生与老人同台演出,以展现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但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演员,可操作性不强,该方案最终没有被采纳。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老人普遍喜欢七八十年代的歌曲,遂立即更换曲目,又应社区要求加入了中场互动和情景剧的环节。但在演出的前三天,我们发现我们对所选曲目都不熟悉,由于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看到其他小组更为创新的活动形式后,我们经过讨论,决定采用教老人拍照的方式来丰富我们的活动,并于第二天开始实施。虽然最终收效尚佳,但的确在筹备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推翻重来的过程,这是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将活动形式想得过于简单,且在没有调研的情况下就开始准备,也没有充分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总结
首先,实践出真知,活动前期的调研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前往社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社区的居民构成、文化消费现状、居民的文化期望等,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其次,为达成更好的活动效果,务必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举办文化活动通常是点对点通知居民到场,现场居民往往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这就导致来到现场的居民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而那些腿脚不便、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往往无法来到现场,但他们却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给老人拍照、教老人拍照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了居民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同时,学生与居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活动设计环节,要增强互动感,真正做到以居民为本。在本次活动筹划环节,我们多次与涂家沟社区居委会协调联系,希望居民也能参与到节目表演中,而不是仅仅扮演文化的接受者。正式演出时,涂家沟社区歌舞团、现场居民都准备了节目,实现了学生与居民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的活动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也赋予本次活动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走出校园,社会是更广阔的课堂。在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结中,在体悟老社区的风土人情中,在以努力促成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公益活动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获得了独特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