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陈嘉雯 史卓灵 孟桧 彭紫晨 曾伊可 杨子琪 周雨澄 黄子纯 王灿 江雨尧 王玥瑒 陈思雨
一、活动名称
春意浓浓话康健,妙笔生花寻诗情——送文化到老厂矿社区
二、活动背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在国家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22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全面小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仍存在部分老厂矿小区困难职工多,部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弱,长期不开展活动或缺乏公共文化活动等情况。走进老厂矿小区,展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新时代下促进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本小组认识到在全面小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仍存在部分老厂矿小区困难职工多,部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弱,长期不开展活动或缺乏公共文化活动等情况。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走出教室、走进社区,通过文化活动的策划和举办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该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有助于在促进小组各成员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送文化到社区,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的同时推动该社区居民与现代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获得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通过拼贴诗活动,让社区居民将自己想说的话以更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或是在看似无序的诗句排列中摸索到其中隐秘的逻辑线,获得心灵的治愈和生命意义的探寻。通过养生知识竞赛,帮助居民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掌握更全面、更清晰正确的养生知识,促使居民的健康得到进一步的更可靠的保障和支持。
武汉大学中国文学课程第十小组 &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居民
六、活动时间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下午14:30-15:45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
八、社区背景介绍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坐落在红钢三街与武九铁路、建设六路与建设七路之间,和平大道从本社区中间穿行而过。本社区地处青山区商业文化中心,拥有青山区第一个廉租村,是青山区消防中队所在地。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系混合型老城区。
社区现有常住居民2191户,6551人,流动人口1100人,残疾人108人,空巢老人251人,军属12户,有志愿者队伍13支,计856人,有驻社区企事业单位6个。社区有党员215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
九、活动方向
(一)了解政策动向,形成辅助资料
在本次实践活动开展之初,我们组首先将去了解武汉老厂矿社区发展的问题所在和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了解目标社区的文化背景,明确存在的不足,划定目标群众,为我们后续开展活动形成辅助资料。
(二)实地考察体验,了解实际情况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实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进行考查,了解社区的文化背景、文化现状和开展过、开展中、未来即将开展的文化活动。并在社区里实地举办文化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拼贴诗歌创作等,通过创意活动来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现状,帮助我们后续作出分析。
(三)采访当地人员,多元视角解读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将实地采访当地社区居民以及在社区内工作的各阶层工作人员,也计划邀请和社区领导进行深入访谈和了解,从主持者、参与者、旁观者多个视角进行对比观察,加深我们理解的同时,更好地帮助我们对社区现状进行分析。
(四)综合对比分析,生成活动报告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和开展的活动,将实践开始前收集到的资料、实地考察结果、活动开展效果和采访内容多个层面的信息进行整合,综合分析社区文化现状,并生成此次活动的活动报告。
十、预期结果
(一)小组工作报告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在我们去的社区、社区概况介绍、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有何不足、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反响如何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经过整合与总结多方综合资料,形成高质量、有深度、科学严谨的小组工作报告。最后请老师对小组工作报告及工作过程提出建议、进行指正。
(二)融媒体成果展示
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全程多机位录像并拍照,记录我们的活动全过程。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形成系列图片、每篇制作公众号并发表推送,同时剪辑出一个活动记录视频,形成精品成果。
(三)个人心得
在本次实践活动结束后,针对这次活动前期、进行时以及后期的活动,我们小组的每位组员都将形成一片个人活动心得,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并概述通过这次活动所学到的东西。
2022年5月16日下午一点半,小组成员准时到达活动地点,进行现场的布置与装饰。我们将定制的横幅挂在活动区域的入场处,将场地分成知识竞赛抢答区与拼贴诗创作区两个区域,并将奖品陈列在门口处,等待着社区居民们的前来。拼贴诗区域的背景幕布图案是由小组成员独立设计并打印的,具有武汉大学的风格与特色。在完成会场布置任务后,我们将会场内的椅子分排排列整齐,确保每位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调试好了显示屏、话筒等仪器,为即将展开的知识竞赛抢答活动做好准备。
下午两点半,“春意浓浓话康健,妙笔生花寻诗情”志愿活动正式开始。我们打开事先准备好的PPT,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抢答活动。主持人对前情概要介绍结束后,抢答正式开始。“早晨锻炼更加合适还是傍晚锻炼更加合适?”“三、二、一,开始!”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老人们踊跃地举起了手。在一旁的组员们根据举手的先后顺序,挑选居民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正确的老人会得到组员分发的糖果,我们会在最后的环节根据糖果的数量为老人们分发礼品。在一道题目抢答结束后,主持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为老人们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帮助老人们掌握清晰正确的养生知识,使老人们的健康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与支持。在十几轮抢答结束后,几乎每一位老人的手中都有了组员分发的糖果,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健康知识竞赛结束后,拼贴诗活动随之展开。我们将事先写好的词句剪切成一个个小版块,放在桌子上让居民们挑选。在小组成员的指引下,老人们根据“希望”“春天”等四个主题,挑选桌面上的词句,将它们拼贴成诗,进行独立的诗歌创作。老人们创作的诗歌都极具有美感与诗意。我们小组的成员在细读老人们创作的诗歌,纷纷惊叹于老人们的文学创作才华。最终,我们采取让老人独立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本次拼贴诗创作比赛的最佳作品,并为相应的创作者颁发了礼物。
在健康知识竞赛和拼贴诗活动结束后,我们根据老人们手中糖果数量的多少设定相应的一、二、三等奖,分别对应食用油、洗衣液、卫生纸、垃圾袋等奖品。志愿者们将奖品分发到老人们的手中,每位老人的脸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最后,我们的小组成员与参与活动的老人们进行了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所有参加活动的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都向我们表达了感谢。至此,本次“送文化进社区”志愿活动圆满结束。
在活动现场,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的方式走访了社区公共环境,同时还与社区群众、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采访与交流了解到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优势
首先,社区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除了又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力量会举办走进社区的活动之外,社区定期也会举办很多文化活动。经常会有健康讲座,也经常会有丰富业余生活的活动,比如端午节一起包粽子,中秋节一起吃月饼等,在种树节、读书节等节日也会组织“我们的节日”一系列的的精神文化活动,活动形式非常丰富,有歌舞、拉二胡、座谈会等,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因为社区活动举办的到位,社区的空巢老人大多没有信息滞后的问题,也很少受到诈骗的困扰。在科学的健康知识熏陶下,社区老人普遍认为保健品不是好东西,对身体反而是无益有害。在社区的指引下,他们也会主动去接收一些正确的健康知识视频并分享给孩子们。
社区经常参与活动的一批群众大多都是知识分子,文化水平、文化素养都比较高,通过活动我们也会发现,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同时,这些老人大多都带着党徽,都是老党员,并非缺少文化知识的群体。
(二)不足之处
但是,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社区老年群体的文化水平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虽然参加活动的老年群体普遍文化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一批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很少参与这些社区活动,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接收到社区提供的文化服务的永远是同一批老年人。
社区只有阶段性举办的文化活动,并没有提供给社区群众普遍性的文化熏陶。比如说,社区里的墙面上非常杂乱,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广告,看不到文化墙绘、文化海报、文化井盖这些的存在。这就导致了没有办法参加社区活动的群众就注定接受不到文化的熏陶。
社区大多都是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同时,残疾人的占比也非常大,但是针对这些群体,社区并没有固定的文化输出形式,也没有定期的抚慰,针对这样的困难群众,应当给予更多关心与帮助。
最后,很多老人其实都是社区志愿工作者,都是党龄几十年以上的老党员,但社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少年轻一点的老人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困境,导致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活动反响
于社区的奶奶爷爷而言,他们在采访中也提到,收获了一些健康小知识,生活小妙招,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容易记忆,同时打发了生活中的小无聊,在一个平淡的下午多了一些欢声笑语,还拿到了一些小奖品。他们也直言希望多开展类似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于社区工作人员,从之前对未知的组织能力的怀疑,到活动顺利举办后的大力赞扬,直观情绪的变化能清晰的体现工作人员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满意,并期待未来我们能带来更多有花样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支持推进社区安排。于我们组织者参与者而言,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社区的力量以及在社会发挥的凝聚作用,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非常担忧会不会没有人来,需要我们去上街询问,但是一到时间,社区的居民们准时出现在活动现场,可见大家对社区活动的支持程度,社区一词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组织的名词,他更象征着一种力量的凝聚,将有着生活纽带羁绊的一群人聚集,一起找寻生活的意义。
(二)意义实现
1、社区居民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参与健康知识竞赛等志愿活动能够增加其对健康方面的认识和意识。在社区中,一些重要的健康知识可能会因为缺乏宣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居民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健康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参与志愿活动还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居民可以增加对健康方面的认识和意识,学习科学的保健知识,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和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
2、社区团体
对于社区团体来说,组织社区志愿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来增加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社区团体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兴趣来组织志愿活动,并通过不断改进来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样可以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组织能力。这些积极的影响将不仅限于这次志愿活动,还将持续带动社区的其他文化建设和发展。
组织社区志愿活动可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氛围,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和社区文明。
3、政府机构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支持和推动社区志愿活动可以满足公民自治的需求,落实政府倡导的"全民参与"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政府可以提供志愿活动场地、物资、协调等支持,以此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这样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
支持和推动社区志愿活动可以促进公民自治,落实政府倡导的"全民参与"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总体上,社区志愿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居民健康和社区文化发展,还可以激发居民和政府的积极性,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团队共12名成员组成
组长:陈嘉雯
(一)前期后期工作分工
活动策划案撰写:陈嘉雯 杨子琪 王玥瑒
拍摄脚本撰写:周雨澄 陈思雨
社区联系与现状调查:江雨尧
绘画设计:史卓灵
物品准备:孟桧
采访提纲撰写:彭紫晨
视频剪辑:王灿
活动报告整理:陈嘉雯 曾伊可 黄子纯
(二)活动实施过程分工
机动:陈嘉雯
引导:曾伊可
拼贴诗:王灿 江雨尧
拍摄:陈思雨 周雨澄
知识竞赛:黄子纯 孟桧 史卓灵
分发奖品:杨子琪 王玥瑒
采访交流:彭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