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筱珩等:我们在社区当摄影老师
发布时间:2023-07-06 浏览数:210

    小组成员:梁筱珩 李文涵 王浩 马嘉仪 张婧文 徐冰冰 徐铃梦 彭天明 吴钰枫     

    1 社区简介

1.1 社区基本信息

满春街道长堤社区,位于汉口铜人像西南面,东起民族路,南到人和街,西至福建街,北临友谊南路,社区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辖区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得胜街1、3、5、7号为2002年还建房),历史悠久、商业活跃、门点众多,经济繁荣。

1.2 社区历史

长堤街是一条历史非常悠久的街道。武汉著名音乐人冯翔演唱的歌曲《六渡桥》有句歌词:“铜人像的边上是长堤街,袁公堤里头往日那叫赛秦淮”。这就反映了旧日的长堤街是多么的繁华,可以与南京的秦淮河畔媲美。长堤街的形成最初并非是一条长街,而是一道长堤。公元1635年,汉口通判袁焻主持修筑沿汉江至长江沿江地带的河堤,河堤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这条长堤名为后湖堤,也称长堤,后人为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公元1864年,汉口筑城堡,就在长堤外筑城开壕,长堤因此失去防洪作用。随着时间的流淌,不少居民开始在长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的的街市,且几乎与汉正街平行。这条从无到有、从堤到街的长堤街,用了近230年的时间完成了此嬗变,也是武汉近400年历史的老街里最长的一条。解放前的长堤街长达4千余米,现在经过历史变迁已经变成了3660米。武汉民俗学家刘谦定曾经说“长堤街算是汉口之根,先有长堤,后有汉口”。

    长堤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4月,是湖北省第一个成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2012年,满春街原同乐社区与原长堤社区部分合并,统一称为长堤社区(部分合并到清芬社区)。社区目前面积约0.0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70户/2727人,流动人口987户/2467人(党员100人,划分四个网格党支部覆盖8个综治网格,低保户46户64人,残疾人109人,60岁以上老人392人,70岁86人,80岁96人(独居36人, 空巢11户22人),2015年5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为党的基层委员会。2017年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改造,现有中心面积1050平方米,组建有“美丽时光”日间居家养老服务站、长堤科普大学、老年电脑教学班、书法班、“夕阳红”舞蹈班、“红色书橱”图书交流会、“康丽”形体瑜伽班、“心语课堂”、插花班、“流金岁月”观影会、“金秋同乐节”邻里交流会、“心语室”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秋枫”合唱团、“惠众”志愿者服务队等特色品牌活动。2019年在党建引领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长堤社区打造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俏婆婆”宣传队,从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等方面进行提质扩充。通过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引导居民积极发声,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传递身边正能量,充分展现积极向上、文明祥和的人文环境。

  长堤社区根据社区实际和各方面的条件,将青少年维权和再就业培训作为重点进行特色社区建设,于2001年创办社区“心语室”,广泛开展道德思想教育工作。社区以“心语室”这一品牌为载体向外延伸,现开通“心语空间”QQ群。几年来,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社区”称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社区”、社区建设“先进社区居委会”,江汉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最佳文明社区”、“先进社区居委会”等荣誉称号。

长堤社区是一个复合型社区,贯穿社区的多条街道两侧的一楼为商铺和市场,而楼上则为被社区工作人员戏称为“老破小”的居民楼。独特的社区布局和结构使得长堤社区相比其他社区被更浓厚的烟火气味浸润,也使它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机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复杂的社区布局和人口结构也给长堤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们在社区治理问题方面呈现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

“市场+居民楼”的复合型社区布局使得该社区在环境卫生维护方面困难较大。长堤社区的一位老婆婆提到,该社区以前经常出现高空抛物的不良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有时甚至需要上门对群众做思想工作。

并且,长堤社区的人员组成结构也非常复杂。社区书记卫红同志告诉我们,该社区的本土居民只占到约30%,约70%为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其中许多是在该社区开商户的微型企业经营者。此外,居民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书记告诉我们,在以前,社区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节邻里矛盾,组织的社区活动少之又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亦不高。转变前的长堤社区,像许多其他的“老破小”社区一样,破旧、杂乱、徒有喧闹。

但是,长堤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并不甘于此。他们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最终实现了长堤社区从破旧到焕然一新的华丽转变。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长堤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经历过一次搬迁。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居委会办公室原址位于街对面,那里的活动面积很小,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利于社区活动的开展。居委会副主任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办公室搬迁之前举办社区活动的照片,令我们印象深刻:狭窄的活动室里,居民们坐在塑料板凳上参加活动,工作人员也只能站在简陋的白板前进行活动宣讲。而办公室搬迁过后,办公区域的整体面积变大了,活动室也增多了,工作人员和群众拥有了更加优渥的客观条件去开展各类社区活动。

长堤社区于2017、2018年开始大量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社区活动类型和内容极为丰富,且针对人群涵盖了各个年龄群体和所有类型人口(本土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

针对老年群体,长堤社区开展了种类非常丰富的社区活动。社区书记特别介绍了长堤社区最近正在开展的老年人学钢琴的活动。合唱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后,社区居民们向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乐器。正巧此时街道提供了“钢琴进社区”的机会,长堤社区居委会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学习钢琴的活动。社区书记在介绍时,非常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所拍摄的80多岁老爷爷认真弹奏钢琴的视频。

针对青少年群体,长堤社区也在寒暑期大量开展活动,比如学书法活动、读书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等。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长堤社区曾组织了“俏婆婆”宣传队,宣传队的队员大多是辖区内的商户老板。社区书记解释,商户老板之间彼此熟识,可以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

此外,长堤社区的许多活动是鼓励全体居民参加的。比如在2019年武汉军运会期间,长堤社区就曾开展全民运动会。

长堤社区鼓励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长江日报》在2022年6月5日发表过一篇对长堤社区的报道,题为《为啥这个小区1/3居民都是志愿者?》。其中提到:“在江汉区满春街长堤社区3000多名社区居民中,有志愿者900多名。”书记表示,他们鼓励居民人人都成为志愿者,社区的治理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和参与;而长堤社区近几年广泛开展的各类社区文娱活动,正在逐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长堤社区组织的各类社区活动都能得到居民的广泛支持。问及背后的原因,社区书记解释道,因为他们会定期在群众中进行调研,以此来调查群众对近期社区活动的反映以及对未来活动举办的建议。她特别强调,群众需要什么,他们就开展什么。

每周,每月,每一个大型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你都能看到长堤社区的居民们或在社区活动室里,或在花园里和街道上,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文娱和志愿服务活动。

因为活动,社区的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了,高空抛物的不良现象消失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也不再是调解邻里矛盾了;因为活动,居民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加了,社区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有了“家”的感觉。

从破旧到焕然一新,长堤社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华丽的转变。转变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好点子”和“狠功夫”,是全体居民对长堤社区火热而真挚的热爱。

1.3 社区不足

1.3.1 文化服务团队建设不足

社区的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活动,目前社区活动种类多、涉及面广,在广度不断扩展的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和专业文化建设人才的缺乏,一些活动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深度不够。

1.3.2 活动参与人员的细化与选择机制不成熟

一些品牌活动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吸引力强,报名人数远超活动能够承载的人数,而如何取舍并进行后续的活动安排对工作人员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选择进行人员的细化分类还是扩大活动规模调度都要考虑资源配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 活动简介

结合本专业特长和社区人员的兴趣,小组决定将此次活动主题定为“送摄影文化到长提社区”。考虑到此次参与活动的人员大都已年过花甲,我们希望能将总被贴上“年轻人爱玩”标签的摄影文化传播到老年群体中,让更多人感受到摄影的乐趣和美。此次活动,小组选取了电影《人生大事》和摄影技巧相结合以避免讲解太过空泛,没有落脚点。“送摄影文化进长堤社区”活动旨在让在场的每位观众切身感受到摄影在平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项艺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人皆可爱之。摄影,是用相机记录美好,在瞬间冻结时间,使瞬间永恒。摄影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它记录的使命。摄影记录世间百态,而生活也因频繁地记录美好而变得温柔。

3 活动回顾

“送摄影活动进长提社区”活动正式开展前,小组成员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王浩同学查阅了大量有关摄影的资料,帮助丰富活动讲解时所需ppt的内容,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徐铃梦同学和徐冰冰同学制作了精美的活动海报,为“送摄影文化进长堤社区”活动再增一抹亮色。

5月4日,经过四十分钟的地铁和十五分钟的步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江汉区满春街道长堤社区。地铁的闷热压抑,步行的疲惫,都未打消我们的期待与雀跃。外面的红瓦灰砖,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社区的过往。虽然不新,但却充满了一种质朴无华的大气。社区的二楼是办公室,进门有一张红木桌,是社区引导台。上面的绿植郁郁葱葱,肆意展示着生命的美好。原先在各自的座位上认真工作的社区管理人员,一看到我们,立马上前迎接,热情地同我们交谈,让原本萦绕在心头的一丝局促和紧张顿时烟消云散。一番交谈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移步至一楼活动室。红木楼梯回环绕转,两旁摆放着许多社区活动的锦旗、社区人员的合影、精巧的手工制品。照片里,既有爷爷奶奶,也有叔叔阿姨。他们年龄不同,但脸上都绽放着阳光恣意的笑容,颇有一股少年意气。在手工制品中,有用黏土做的冰墩墩,用毛线手织的莲蓬和五星国旗,用白纸做的小夜灯等。虽还未与参加的人们相见,但和谐活跃的社区氛围早已氤氲着整个办公室。

进入一楼活动厅,许多爷爷奶奶已经坐在座位上,满心期待地看着我们。他们顾盼神飞,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热情地邀请我们坐到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说笑。

等到观影设备、ppt、待播电影准备完毕后,“送摄影文化进长提社区”活动即将开始。徐铃梦同学和徐冰冰同学向此次参加活动的人员分发活动海报,进行活动预热,梁筱珩同学和彭天明同学进行活动拍摄。

在所有参加人员基本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后,“送摄影文化进长堤社区”活动正式开始。大家的热情在这一刻都不约而同地迸发而出,现场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大家热烈鼓掌之际,小组各成员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随后由李文涵同学对活动进行简短介绍并利用ppt向在场观众讲述摄影文化。李文涵同学结合《人生大事》的影片截图,详细介绍了不同的摄影取景技巧,如摇镜头,环镜头等。座位上,爷爷奶奶们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互相交流对摄影文化的理解,听得不亦乐乎。李文涵同学不仅讲述了摄影技巧,还简单介绍了摄影的发展史。同时,他也从构图,取景,表现张力等多方面对近期斩获大奖的照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李文涵同学从多个维度向在场观众介绍了摄影文化,带领大家畅游摄影世界。

讲解结束,李文涵同学邀请了多位爷爷和奶奶上台,尝试使用相机拍照。上台的爷爷奶奶笑得像个孩子,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好奇又小心地摆弄着相机。在梁筱珩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爷爷奶奶成功地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照片。

不仅如此,她和彭天明同学也帮其他的爷爷奶奶拍了照片,定格欢乐瞬间。


拍照环节结束后,马嘉仪同学、张婧文同学和吴钰枫同学采访了部分参与人员和社区书记、副主任,深入了解社区历史,社区活动文化,以及参加人员对此次活动的真实感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再一次因社区活动的丰富多样和社区文化的轻松活跃而感到震撼。

采访环节结束,工作人员播放电影《人生大事》。爷爷奶奶随性开心的笑声洋溢着整个活动厅。每当电影播到ppt中截取的镜头时,都会有爷爷奶奶回头来询问之前没听懂的摄影技巧,李文涵同学耐心地解答他们所有的疑惑。

观影环节结束,全体小组成员与全体观众,社区书记,副主任合影留念。“送摄影文化进长堤社区”活动圆满结束!


4 活动反响

4.1 摄影技术教学反响

在摄影技术技巧ppt讲解的环节中,大部分群众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但是在讲解摄影的一些专门术语,如光圈,快门,感光度等的时候,爷爷奶奶们流露出些许疑惑。后来书记的反馈加上我们个人的反思得出,我们的讲解应该更加“接地气”,用老年人更能理解的语言来传授摄影技巧,例如手机什么角度能把腿拍长等。老年人不是对摄影不感兴趣,他们自己也运营着自己的抖音账号,而是我们应该转换一下我们传授知识的语言与方式,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而讲解环节后的实践环节则大放异彩,群众都近距离接触到了专业相机,互相拍照,进行摄影技术实践,获得了较高的满足感。

4.2 观影反响

观影之前,大家先给群众派发了我们自制的海报,获得很好的反馈,有人拿着海报仔细观摩,缓缓地点头;有人对着海报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认可和支持。观影时,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群众有哭有笑,内心深深被电影中人物的命运牵动着。在后续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群众对电影《人生大事》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们评价道,这是一部有喜有悲的影片,对人生的曲折弯路以及自身的教育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4.3 采访反响

首先小组成员采访了社区主要负责人。刚开始采访时由于我们的提问过于书面化,出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负责人提示我们做社区工作要接地气,采访内容要通俗易懂,做摄影技术讲解时也是一样,要用爷爷奶奶们听的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后续我们调整了提问方式,采访十分顺利地进行,社区主要负责人最终也认可了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该社区其实并不缺乏文化活动,如每周的手工制作,文艺演出,外出参观等活动。这些能够给其他社区提供很好的借鉴,如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来举办活动,深入调研群众的文化需求后再开展活动,深深扎根基层。一般群众有需求,社区都会找资源共同缔造,比如钢琴。每年年初会做一个计划,问社区群众去年开展活动有哪些不足,今年需要哪一些方面的服务。这是其他社区应当学习的宝贵经验。本地居民其实对文化活动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恰好能更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的高质量发展。

电影放映结束后,小组成员采访了社区群众。我们了解到群众与社区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结,群众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真正成为了社区的一份子。他们乐于去做社区志愿者,支持社区工作,有无限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别人,有一份力发一分光,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对社区的文化活动评价很高,认为社区活动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活动启示

5.1 社区工作人员发挥带头作用

长堤社区的文化建设与活动开展始终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从始至终尽心尽力的策划安排,从开年统筹、前期调研到活动的整体安排进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全力配合辅助文化建设。从几年前的简单活动发展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也在不断更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对于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加大支持力度逐渐发展成为品牌活动,对于一些明显没办法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活动也进行了及时的剔除,使得社区的文化服务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状态。

5.2 不刻守刻板印象,带有偏见

不能总对老年人抱有刻板印象,要以平等、亲和、接地气的态度与他们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贴近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真正的需求,不要以傲慢敷衍的态度参与到文化服务建设大局中来。

5.3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长堤社区工作人员从年初就开始做本年度的文化服务计划,在真正落地之前采用访谈、观察、调查的方式了解群众意愿,他们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流于形式的讲座、生硬宣传活动,而是尊重大家的意愿,鼓励居民们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利用社区力量结合当地特色尽可能创造多的文娱活动机会。

5.4 文化活动和义务活动的良性循环

用做志愿赚活动积分的形式将文化建设与志愿建设联系起来,社区提供文娱活动,民众参与社区治理,以深度参与的方式激活社区。同时还有公共文化的联动与传递,盘活社区资源,不同群体之间界限打破,老年人群体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参与到青少年暑期活动中去,形成个人—社区—社会的良性循环。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花大道
邮箱:hanhan41@whu.edu.cn

邮编:430072


鄂ICP备2023012283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