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柴力萌 黄玥 谭易扬 于涵 贾舒然 唐家钰 赵倩 刘若男 王怡颖 吴征阳
一、概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指出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武汉作为工业大市,拥有不少老旧社区,因此,基层调研工作就愈发重要,要将学习和工作的考核搬进现实的舞台。本次志愿活动被列入中国文学课程的期末考核,因为中国文学的考察范围绝不仅是书本的字里行间,实践考察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底蕴,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学开设课程的目的之一,要将文化传播到我们的生活中。
正如韩晗老师在大纲中写到的一样,“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历史,无论是‘五四’时的‘向民间去’还是左翼文学、延安文艺,以及建国之后的各级作协的‘采风’,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传统,并推出了大量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重拾这一优良传统,很有必要。“通过这次志愿实践活动,我们的学习成果将被交给人民去检验。
才惠社区北邻和平大道,南抵建一菜市场,西接三弓路,东连建设一路。辖区单位有武汉冶金安全环保研究院,钢城十四中等单位。社区的服务机构有10多个,文化活动室3处共190平方米,休闲广场3处2000平方米,体育器材33件。才惠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和街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支持下,创建幸福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授予“创五好社区党组织”、“市级两型示范社区”、“再就业先进社区”、“武汉市残疾工人示范社区”和市级“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经过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选择后,小组成员决定前往才惠社区去进行本次志愿活动,并进行调研。既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多温暖与福利,也是为了了解才惠社区在实际治理当中的一些经验与不足之处。
二、策划方案
在活动之前,小组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联系,了解了社区的概况并对于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策划,以下是本次活动的策划案:
(一)活动名称:“暖阳春草间,文化进社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志愿者活动
(二)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23年5月13日星期六
2、地点:才惠社区(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辅路与建设一路交叉口西南方向96米)
(三)活动路线
1、小组成员8:30在武汉大学桂园九舍楼底集合
2、集合完毕后小组成员共同前往武汉大学茶港门,所需时间:10分钟左右
3、在武汉大学茶港门打车前往才惠社区,所需时间:30分钟左右
4、小组成员在9:10分左右到达才惠社区北门
5、返回时,小组成员在才惠社区北门打车前往武汉大学茶港门,所需时间:30分钟左右,于14:30到达武汉大学茶港门。
6、如果墙绘无法在当天完成,负责墙绘的成员需要在5月14日上午到才惠社区继续完成墙绘,路线同上。
(四)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
(1)联系才惠社区,沟通活动的时间、具体地点、活动的具体内容。
(2)购买折纸、墙绘需要的材料:纸张、笔刷、颜料、颜料桶等。
(3)字谜所需要的纸张由负责誊写字谜的同学自备,可用明信片、便利贴、书签等等,其中明信片、书签也可以用作小礼品。
(4)提前折好20件左右的折纸工艺品,写好30张字谜,方便活动展开。
(5)成员自备透明胶带、剪刀、黑色签字笔等用于折纸和誊写字谜。
(6)提前制作调研所需的问卷和二维码。
2、布置场地
(1)和社区工作者借用长桌、椅子等。
(2)将提前准备好的折纸手工作品摆放到桌子上,将提前写好的字谜张贴到宣传栏或者是粘贴到桌子上。
(3)和社区工作者进行沟通,确定可用于墙绘的地点,并放置好相关的材料。
(4)架设拍摄的设备:三脚架、云台等等。
(5)寻找合适的地点,例如大树之间、宣传栏等,悬挂横幅。
3、折纸和誊写字谜
(1)现场邀请社区的居民猜字谜,每猜对3~4个字谜可以得到一个折纸工艺品。
(2)对折纸感兴趣的居民可以教他们折纸,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等文化需求比较大的群体。
(3)给居民们普及一些有关折纸和誊写字谜的知识。
4、墙绘
(1)确定好地点后可以直接进行绘画。
(2)如果有居民对墙绘感兴趣可邀请其共同绘画,或者是提供一些灵感。
(3)如在当天无法完成墙绘,则需在第二天继续完成。
5、调研
(1)邀请居民填写提前做好的问卷,了解其在社区生活中的收获、感受,以及对小组成员本次志愿活动的评价。
(2)采访社区工作者,了解其在社区工作中的感受,社区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及对本次活动的评价等。
6、所需费用
(1)前期准备
①折纸素材:12.79元 ②墙绘素材:199.1元
(2)通勤费用
①前往才惠社区:83.08 ②从才惠社区返程:107.28 ③第二天前往才惠社区:32.55 ④第二天从才惠社区返程:27.72 ⑤合计:250.63 ⑥总计462.52元
三、活动报告
在活动策划之后,小组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进一步联系并且征求了他们关于活动策划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展开“暖阳春草间,文化进社区”活动,本次活动以折纸、猜字谜和墙绘为主。为社区居民普及有关折纸、字谜等的知识、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并通过墙绘来美化社区的环境。
5月13日上午8:30小组成员在武汉大学桂园9舍楼下集合,共同前往武汉大学茶港门打车前往才惠社区。9:20左右,我们到达才惠社区,在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布置了活动现场之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一)猜谜与折纸部分
在猜字谜这个环节,我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字谜,也收获了很好的活动反馈。我们选择字谜活动在社区开展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字谜活动面向的群体较为广泛,老人和孩子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字谜选择方面,也选择比较简单,让社区成员更有参与感。第二点,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文化活动,我们认为这种活动方式可以很好得让社区的居民了解中国传统的字谜文化,参与字谜活动,也可以帮助小朋友们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更多的汉字。在活动准备方面,我们提前在一些明信片和纸片上写下了一些简单的字谜,明信片上有中国传统的名画,例如:步辇图、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等等,同时也准备了一些武汉大学的书签、贴纸等作为我们猜对字谜的小奖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吸引了许多的老人和小朋友参与我们的活动。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我们的字谜活动,我们把参与者猜中字谜的国画明信片送给了参与者留作纪念。参与活动的老奶奶猜中了许多字谜,小朋友也在我们的引导下猜中了字谜,并认识了许多新字,还有小朋友竞赛猜字谜。我们也把自己带过来的武大明信片,书签以及贴纸作为奖励送给了来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活动进行十分顺利,收获了许多参与者的喜爱,社区活动的负责人也表示希望我们多多举办相关的志愿活动,送文化到他们的社区,欢迎我们再次前往他们社区。
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猜谜互动,使志愿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志愿者们还设计了有趣的折纸小活动。
在前期准备方面,志愿者们在开展活动之前提前学习并折好了诸如小兔子、小狐狸、荷花、千纸鹤、爱心等众多折纸工艺品,以避免出现参与人数较多时,奖品跟不上发奖流程的情况。为尽可能满足参与居民对于折纸艺术品的不同需求,志愿者们还提前准备了充足的彩纸,并熟练掌握了多样的折纸方法。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这些饱含志愿者心意的折纸深受居民喜爱。而由于今年是兔年,其中,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兼具美感的小兔造型折纸最受到参与居民的青睐。一些居民在领奖时提出,希望能学习折小兔子的方法,志愿者便立即热情耐心地对有需求的居民进行一对一的教授,并在完成后附赠可以装下折纸的纸盒,为让居民们能更便捷地带走有关此次活动纪念品。因活动举办当天还是母亲节前夕,志愿者们也为参与活动的母亲们送上了承载着真挚祝福的爱心工艺品,意为让温暖也可借此次志愿活动在社区间传递。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参与活动的居民们纷纷表示:在体验到传统文化知识浸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志愿者真诚的心意,这是一场令人感动的志愿活动。
同时,因社区中小朋友较多,参与活动较为积极,一项出现在志愿活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是:小朋友们被可爱的贴纸和星星纸吸引,不断拉着小伙伴们前来参与,并希望志愿者能开设折纸小课堂,陪他们一起玩耍。考虑到折纸艺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到隋唐年间,同时折纸艺术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还蕴含数学运算和空间几何原理,将其单独作为一项活动开设,也可作为有效的文化、知识传播方式,志愿者们立即回应了小朋友们的需求,与他们一同学习和实践了不同的折纸艺术。
在折纸小课堂上,气氛轻松愉快,为达到“教寓于乐”的目的,志愿者们还在折纸讲授过程中加入了简单易懂的知识科普环节:例如有小朋友想学习折小青蛙,志愿者们便会问小朋友知不知道小青蛙能跳起来的原理是什么,如果小朋友好奇背后的知识,志愿者们则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解释;而在折荷花和小兔子时,志愿者们也会结合诗词字谜向小朋友提问,并收获热情的回应。活动期间,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社区里一片欢声笑语。
1、墙绘
除了折纸和猜字谜之外,我们的墙绘活动进行得也非常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选择墙绘这一活动,不仅是因为团队中有相关墙绘经验且擅长画画的同学,也是因为墙绘作为社区的“外貌”,更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宣传文化时更直观,更易让人接受。墙绘前期,我们先是采购墙绘用品,要考虑价格、用量等等,也需要与社区人员协商,多次询问他们的需求以及墙面大小等等。多方面考虑之下,最终得到了一份墙绘方案,并由谭易扬同学和唐家钰同学进行设计稿的创作。
谭易扬同学在最初设计墙绘内容时遇到了挑战,墙面因常年受雨水冲刷而在墙体底部生出了大量青黑色的青苔,清理工作耗时耗财耗力,与社区工作人员讨论后的结果是将其融入画面,成为画面元素。综合考虑后,谭易扬同学受到莫奈的《阿让特伊的步道》与《印象·日出》的启发,设计了一幅日照下的湖边图景。将底部的大片青苔作为岸边的草丛,结合东湖及绿道之景,加以太阳、栈桥等元素辅助,形成完整的画作,展现出人们美好的生活景象。当阳光穿过树叶映在墙绘上,光影的世界在墙面上徐徐展开。
唐家钰同学的这幅画采用了一个孩子牵着气球漫步在云中的元素,出于社区方面老人孩子多的考虑,配色饱和度高且主要是暖色调,以期带给居民舒适愉悦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徜徉在云中象征着幻想和美梦,是我们送给社区居民的一个童话故事。
进行时不像想象的一样顺利,采购的颜料不足,调出的颜料并不符合画面风格,细节需要一遍遍修改,分工的协调……大大小小的问题在两天的绘画过程中不断出现,但所有队员都没有退缩逃避。讨论修正画面、重新调和颜色、局部分工协调,从早晨九点忙到傍晚6点,又从第二天早上10点到傍晚5点,一点点精细画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落笔即是一种责任,草草收工、糊弄了事是对自己、对队员、对社区的不负责。
在绘画过程中,社区人员也对我们关照颇多,让我们体会到社区文化的构建便是在互帮互助中慢慢发芽生长。当有车辆挡住了部分绘画区域时,工作人员主动帮我们联系车主挪走车辆;当我们顶着烈日时,社区的阿姨为我们送来矿泉水,并热心叮嘱我们不要着急,慢慢画,累了可以到屋里来休息;当我们的颜料不足时,社区的叔叔为我们翻出社区以前的颜料与画笔,又打电话给画材店为我们送来更多工具;当第一天的绘画结束时,网格员提出将画材暂放在社区仓库,免去了来回搬运的麻烦;当我们要离开时,社区工作人员向我们道谢。细致的关心如同涓涓细流,拂去了辛苦的汗水,滋润填满了心田。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帮助他人也是完善自己,收获颇丰,倍感快乐。
除了社区人员的关照,来来往往的居民们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再枯燥,充满动力。居民们路过,驻足,或是年轻人带着风趣的赞叹,或是老年人带着孙子或孙女,指着画说:“你看哥哥姐姐画的多好,你看看学一学。”我们感谢他们的赞美,也在画画之余聊些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忱,对未来的愿景。沉浸在这样的社区中,也促使着我们进一步寻找自己未来的意义。
此次墙绘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特的体验与收获,受益匪浅。活动结束时,所有小组成员都真正体会到了送文化进社区的深刻意义,它牵系起每个人,并将一起向前。
2、后勤保障
在本次活动中,有三名小组成员负责拍摄,在活动过程中,用相机记录下我们的志愿者与居民们的交流和互动,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记录于手中的相机之中,也将我们的一些活动过程拍摄成视频,让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画面的变化来回忆此次美好温暖的活动过程。同时,这些同学在活动过程中,也参与了参与人员的引导和指引工作,向前来参与的居民介绍我们的志愿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也在参与的小朋友过多时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维持现场的秩序。在活动结束时参与了整理物资的工作,同时将社区的物资比如桌子、凳子以及志愿者服进行归还。
3、活动总结
本次志愿活动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的,志愿者临走的时候,小朋友们拿着丰富可爱的折纸与志愿者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家长们也表示非常感谢志愿者们的陪伴和付出,社区的阿姨更是为志愿者们的付出所打动,非常爽快的答应我们合照的请求,并且希望之后还会有类似的活动,期待我们的再次合作。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这也是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一天:在工作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虽然中途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小组成员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顺利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在这次工作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勇气、责任感、组织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在完成社区建设事业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竞争力和能力。最重要的是,参与文化进社区活动可以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共建美好社区的事业之中,成为建设美丽社区中的一员。通过志愿服务,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得到了提升,也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美好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提供帮助,也能获得与社区居民交流、认识新朋友、了解不同文化、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此外,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工作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豪、责任和义务。
四、调研报告
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并完成了调研,以下是小组成员的调研报告:
1) 调研主题与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是基于我们中国文学下课程的期末小组作业“文化进社区”进行的一次社区调查活动。通过事先调查与走访,我们了解到才惠社区的居民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而且有很多空巢老人,所以我们敲定的主题是了解老厂矿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与儿童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需求,目的是丰富社区的文化活动,重点关注老年人与儿童群体的心理关怀和文化需求。
2) 调研方式
考虑到目标群体手机使用不太灵活的情况,我们采用线下走访为主,线上问卷为辅的调研方式。
3) 走访内容记录
我们主要走访了参与活动的人们以及社区负责人,依靠我们敲定的主题向他们采访了一些问题。下面是对社区负责人的采访记录。
问:请问社区平时会举办什么文化活动吗?
答:我们社区的文化活动主要有三类。针对老年人的有提升安全意识的讲座,养生讲座,垃圾分类活动等;针对儿童的活动有手工,学习辅导,科普,小实验等。还有针对妇女儿童活动,主要是心理健康讲座。
问:社区的居民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答:社区上班族较多,因为工作忙碌,所以社区内主要是老人和小孩活动,老龄化还是比较重的
问:平时社区老年人的有什么文化需求,他们更倾向于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形式呢?
答:我们会定期与一些老人进行沟通,以聊天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询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周末或者节假日还会有一些手工活动,还有下棋等适合他们的活动。他们喜欢运动量较小,而且门槛比较低的活动。
问:您觉得“文化进社区“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其实无论是我们平时办的活动,还是你们这次“文化进社区”,我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好,这个“好”分各个方面,有环境、社区氛围以及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等。我们办活动的主要着力点是通过特别的方式潜移默化转变大家之前的一些可能不太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举行整理垃圾相关活动。尤其老年人意识薄弱,需要帮助他们慢慢改变习惯。像你们这种文化相关的活动,更多的意义在于增强社区活力,提升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让社区生活更和谐。
活动期间,通过与参与活动的老人和小朋友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其实这里许多老人并非本地人,可能是儿女来武汉工作所以居住在这里帮忙照看小孩,还有一些空巢老人,他们平时除了买菜,其他时间不常出门。但今天这种形式的活动,他们觉得很开心,平时可能能倾诉的对象很少,偶尔有此类活动可以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交流欲望。小朋友们也十分开心,平时他们周末可能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作业或者在补习班上课,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暂时放松一下。
4) 调研总结与反思
本次调研主要聚焦于老厂矿社区老年人和儿童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我们“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反馈和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展望。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该社区平时文化活动比较丰富,并且立足实际,有意识的对老年人、儿童、妇女这些群体进行了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但是社区目前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老年人的交流不够、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等。同时,我们本次活动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我们采访不够深入,调研基数不足,线上的问卷由于样本不足没有形成可视化数据等。
五、成果及反思
(一)成果总结
此次收获了来自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以及校外志愿者的广泛好评,成果斐然。
1) 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党委书记的好评。
2) 公众号推文收获可观的浏览量与点赞量,并被前行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转载至志愿者工作群中加以表扬。
3) 该志愿活动于2023.5.23被报道并发布在长江日报客户端。